原创文章

用中国质量,打造中国品牌

发布时间:2024-09-27


图片.jpg




“过去几十年,我们处于一条汹涌澎湃、滚滚向前的大河中,每个中国企业就像是河上游的一艘船,只要瞄准顺风向、掌握好船舵,再稍加发力,就可以乘势而下,在商海中拔得头筹。


现在,我们来到了河下游,河面变得开阔,河水的流速变得缓慢,更多的船只加入其中。要想再往前走,除了要找准方向、奋力划船之外,还要学会精细化地管理,对船上的成本、设备、物资和人员进行合理安排管控,通过高质量的运营,让这艘船跑得比别人更快、更远。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企业如何通过打造质量竞争力,战胜自我、跑赢对手。”


——刘朔

图片来源:传世智库、摄图网

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1.jpg




一、赚快钱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企业进入“深耕时代”




过去的时代红利催生了一大批企业。


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个产业领域“百花齐放”。


1978年,中国GDP为3645亿元,到2023年,已经增长到126万亿元,人均GDP也由1978年的379元增长到2023年的89358元,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jpg


然而,这几年的市场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不得不承认:高速增长、规模为王的时代正在落幕。


当各种红利浪潮退去,市场被重新洗牌。一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跌落神坛,陷入增长困境或生存危机。


赚快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是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不得不面对的时代命题。


3.jpg


在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对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


2011年1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质量强国战略:国家强,则质量必须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好字当头,质量第一。

2023年2月

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措施。明确要求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

2023年9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第一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期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在这个背景下,持续的质量改进和创新,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唯有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转向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中国企业才能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二、用中国质量,打造中国品牌




质量不仅仅是企业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标准的问题,它关系到企业的品牌形象、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以及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慢动作”。


因此,企业一定要用长远的眼光经营发展。


前面越细致地做事,后面出事的概率就越低。


图片 (1).jpg


现在很多企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最基本的企业质量管理理念、管理规则都没有,员工的做事方法、流程步骤都不统一,老板一说要降低产品的不良率,部门领导脑门一热就开干。


结果却是一个问题带出更多问题:产品部说采购部的进件质量不高,采购部说是财务部的预算成本压缩得太过分,财务部说是战略部的战略分解没做到位......


甩锅甩到最后,问题没解决,各个部门之间的火药味反而越来越浓。


因此,转向高质量,企业不仅要更努力地做事,还要学会更聪明地做事。


图片 (2).jpg




1.标准决定质量:建立一套质量管理体系

TTWisdom




首先,当企业在讨论质量时,我们需要先想明白:什么是高质量?企业现在是什么质量水平?最后,想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水准?


掂量好自己口袋里的筹码之后,再来开始做事。


因此,企业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一套质量管理体系,让全公司的质量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那针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没有标准答案呢?有!


ISO 9001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它为组织提供了一套质量管理的原则和要求,帮助企业确保其产品和服务能够持续满足客户及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实现持续改进。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常包括确定质量政策和目标、进行质量规划(P)、实施质量管理体系(D)、监控和测量(C)以及持续改进(A)。


图片 (6).jpg




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其实就是一个PDCA的管理循环。


在这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地评估和改进其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审核,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ISO 9001等国际标准的要求,同时也要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支持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图片 (7).jpg





2.善用质量管理工具,但不要变得工具化

TTWisdom




要想管好企业的质量,除了建立可行的管理体系,运用简单有效的管理工具帮助整体模式的建立,也是十分重要的。


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著名的“三部曲”。


通过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标准,我们可以不断提升企业的质量水平。


图片 (8).jpg




例如,在质量控制方面,统计过程控制(SPC)是一种通过统计方法来监控和控制生产过程的技术。通过分析过程数据,如生产线上的产品尺寸或完成时间,SPC能够识别出过程中的任何异常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在质量改进方面,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是一种系统性的、团队驱动的预防方法,用于识别产品设计或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潜在故障模式,评估故障对客户的潜在影响,并确定减少发生概率的措施。此外,质量改进还可以通过持续的过程优化、员工培训、顾客反馈收集和分析等方式来实现。


图片 (9).jpg


有句老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


有时候磨刀的时间太久,会让人渐渐忘记了磨刀的目的,以为磨刀就是我们本来要做的事情。


正如使用方法和工具目的是为了确保操作正确,以及更高效地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和改进方法,以持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



3.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质量

TTWisdom




质量的核心在于人。


无论是产品的设计、生产还是服务,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人的意识和行为决定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一切的质量问题,说白了都是人的问题。


因此,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是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关键。


管理层的要务,便是创造出使缺陷预防成为可能的工作态度和管理方法,通过这些态度和方法防止问题发生。


图片 (10).jpg


为了防止质量“只改不进”,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全方位有效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从而推动整个组织的质量水平持续提升。


比如,组织定期的质量管理培训;让员工通过模拟练习或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和分享,定期举行质量知识竞赛、研讨会等活动;建立与质量相关的激励机制;将质量指标纳入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进行文化建设,通过口号、标语、故事等方式,不断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等等......


图片 (11).jpg





4.真正厉害的企业,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TTWisdom




拥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是很重要的。


如果总是在忙于“救火”,那企业将永远处于被动之中。


在质量管理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这就要求企业在一开始就要花费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抓住根因,建立预防不良质量机制,从源头上洞察市场需求,设计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减少废品和返工,提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这里考验的是企业的管理能力。


对于企业来说,组织的运作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经验或意志,要有相关的流程、制度、规则和标准。


企业可以通过设计优化、工艺改进、原材料控制、预防性维护、员工培训和参与、实时监控和反馈等措施来预防不良质量的产生,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从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到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图片 (12).jpg




三、世界级领先企业的基因:质量优先



通过质量改进,最终实现企业成功的优秀实践案例在国内外并不罕见,华为、丰田便是其中之一。



华为:活下来,有质量地活下来


2016年,华为获得了中国质量奖,成为了中国高质量的企业标杆。华为是如何做的呢?


关于质量改进,华为经历了预防重大质量风险、形成质量竞争力、实现质量溢价三个阶段。


通过统一全公司质量语言和质量管理框架,统一“以质取胜”“质量优先”的工作方向,狠抓公司质量薄弱环节,将质量要求构筑在变革和流程中,脚踏实地部署和落实基于ISO 9000的全面质量管理,最终将组织能力建在流程上,体现在IT系统中。


图片 (13).jpg



通过推行一系列重要变革举措,如IPD、IFS、ISC等,规范质量活动,基于流程开发出规范化、高质量、有保障的产品,练就过硬真本领。



丰田:持续不断的精益管理改善模式


丰田汽车公司是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以其卓越的质量管理和生产系统而闻名。


丰田的质量改进和不良质量成本消除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中,该系统强调“精益生产”和“持续改进”。比如:



Just-In-Time(准时制)——


在20世纪50年代,丰田遭遇了生产效率低、库存积压和产品质量波动等挑战。为应对这些问题,丰田引入了准时制生产理念,并逐步形成了著名的丰田生产方式。


在准时制生产的框架下,丰田实施了多项策略以提升生产流程效率和减少浪费,包括运用价值流分析来识别并剔除无增值步骤,实施拉动生产系统以满足客户需求,持续改进以精进生产流程,以及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以确保产品品质等。


图片 (14).jpg




华为、丰田的案例表明,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显著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减少不良质量成本,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种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方式对于所有追求卓越的企业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是国家强盛之基。


伴随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的成本优势不再突出,要想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必须制定新的竞争战略,打造新的竞争力——质量竞争力。


没有质量的发展不是真正的发展。


质量取胜是持续的长期主义带来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需要从战略层面重视质量,将其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再层层落实到每个员工的行为中,最终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