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企业的“大粮仓”:某新能源企业大客户能力提升实录

“大客户销售不是一次性买卖,而是一场洞察客户需求的深度耕耘。
要想做到可持续性地深耕大客户,企业必须从单项目突破走向系统性服务,紧抓客户洞察,构建适配业务的组织,从‘单兵作战’到‘协同转身’,最终实现集团化正规军作战的转型。”
——曹敏钦
图片来源:传世智库、摄图网
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以价值共生为核心的大客户经营
传世智慧场景解决方案正式发布——

曾经有客户问我:“企业有必要单独设大客户部吗?在原有业务部门的基础上,集中关键资源服务大客户不行吗?”
我的答案是:对于大客户贡献了30%以上收入的企业来说,是有必要、也值得进行大客户业务设计的。
大客户,尤其是战略大客户的需求,往往与普通客户存在显著差异。
他们虽然在数量上较少,但其贡献度高,对企业的利润和市场地位具有决定性影响。
大客户的需求和行业know how是有典型性和领先性的,服务好大客户,能够持续提升自身的know how。
大客户的需求更复杂,涉及技术、市场、财务等多个方面,这对企业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单兵,到游击队,到集团军
大客户销售的组织形态绝非一成不变。
它必须跟随业务规模的扩张而不断进化,其核心目标就是实现从“单兵作战”到“体系作战”的根本性转变。
这种演变过程,就像一支军队的成长史,经历了从散兵游勇到正规化集团军的质变。
结合标杆公司的实践观察,这个进化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1.早期创业阶段:高度依赖个人英雄
在企业的创业初期,资源捉襟见肘,客户数量有限。
那时的销售,可以说是个“全能战士”,从发掘客户、洞察需求、设计方案,到最终交付和售后服务,几乎全凭一人之力包打天下。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灵活机动,反应速度极快,特别契合初创期快速试错、抢占立足点的需求。
就像标杆公司在1992年之前推行的“准直销模式”,核心就是销售与代理商之间的简单配合。
然而,这种模式完全系于个人的能力与忠诚,一旦关键人物离职或状态波动,辛苦建立的客户关系极易随之流失。
更重要的是,当客户数量开始攀升,企业响应客户需求的效率会断崖式下降,难以实现规模化的增长。
这就像单兵作战,初期冲锋陷阵尚可,面对持久战和大战役就力不从心了。

2.快速发展阶段:初期项目制组成临时作战单元
随着业务进入快速发展期,客户需求变得复杂多样,产品线也日益丰富,仅靠单打独斗已难以为继。
很多企业开始借鉴“游击队”的灵活战术,走向“初期项目制”。
具体做法就是从各条产品线中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临时的项目作战单元,以最小的协作单元去快速响应特定大客户的需求。
这种临时团队的核心驱动力是“考核建议权”——虽然项目经理通常没有直接的人事任免权,但他掌握着对项目成员绩效评价的建议权,这就足以驱动跨部门的协作,有效调动产品线人员共同服务于项目目标。

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标杆公司进入了大规模研发投入阶段。公司意识到,仅凭客户经理个人能力,已经很难满足客户的专业技术需求。
于是,销售体系迎来重大变革,前端由客户经理扮演敏锐的“狼”负责冲锋拓客,后端由解决方案经理扮演专业的“狈”提供技术方案,“狼狈组合”应运而生,合力拓展客户关系。
这时,铁三角的雏形——AR(客户经理)、SR(解决方案经理)、FR(交付经理)三种角色其实已经出现,只是早期更强调“狼狈”的协作,交付经理的角色相对单一,更多聚焦安装执行。
这个阶段,是从个人英雄向初步团队协作的关键过渡,灵活性和专业性都得到了提升。

3.规模化阶段:系统化运作大客户事业部
当业务规模真正上了一个大台阶,比如年收入突破5亿,企业会逐渐感受到,临时性的项目制也开始显得捉襟见肘,资源协调和长期客户深耕的挑战增大。
这时,设立独立的“大客户事业部”就成为必然选择,这如同将游击队整编为正规的集团军。
设立大客户事业部,一方面是架构上的独立核算,能释放组织的活力和责任感,二是内部的专业化分工,让客户洞察更加精准、服务更加深入。
标杆公司在2006年试点铁三角模式时就处于这个规模化阶段。此时,AR、SR、FR的协同被真正重视起来,无论是在具体项目的任命,还是在面向大客户的系统部任命中,这三种角色都开始被统一规划和任命。

标杆案例:“铁三角”的来源和建立
组织架构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开始从传统的职能型结构,向更为复杂的矩阵式结构转变。
铁三角中的AR、SR、FR紧密捆绑,共同对客户满意度和项目成功负责,后台强大的专业平台(中台)为其提供“炮火支援”。

从早期 “孤狼”的单打独斗,到“狼狈组合”的协作分工,再到“铁三角”的体系化运作,每个阶段的跃迁都遵循一个原则:
组织深度必须匹配客户拓展业务的阶段。
早期创业阶段解决基础服务问题,初期项目制聚焦深化客户关系,事业部制强化战略伙伴关系。
每一次组织的升级,都是为了支撑更深层次、更宽范围的客户价值创造。

某新能源企业大客户能力提升实录
在新能源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企业都迎来了业务的快速增长。
然而,增长并不总是意味着利润的同步提升。

曾经我们服务过一家的新能源领域电力电子配套设备A企业,其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发现,虽然公司业务遍及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但“增收不增利”的迹象逐渐显现。
企业A的主营业务主要服务发电集团大客户的销售领域,但其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对客户战略、关键诉求、预算引导、项目赢单等方面的把握不足,导致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长期竞争中逐渐落在第二梯队。
其次,尽管公司已经围绕大客户策略进行了组织上的部署,但在具体实施路径上仍不够清晰,导致策略落地效果不佳。

类似的问题出现在很多企业中。
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客户越来越多,组织越来越复杂,如果不通过科学的人员配置、资源调配和流程优化,对关键客户进行精准管理,就很容易在关键时刻失去大单,甚至在竞争中落后于人。
在这个时代,企业不仅要关注如何“拿下”单个企业的大单,更要关注如何抓住整个行业的机会点,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战略高度的投入,真正实现大客户的长期价值。
于是,我们开展了围绕大客户集团与区域协同作战的陪跑辅导,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A企业提升大客户作战能力——
1.学会开车:提升大客户规划与组织能力
通过大客户系统性的管理,规范大客户规划与关系管理框架,从客户洞察入手,识别客户自身的发展战略,结合企业A自身的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业务的规划与匹配。

按照客户分类分级管理,锁定头部客户清单,内部细分项目组,明确责任人,围绕一客户一产品一策略一激励一团队一财务模型,形成公司内部资源的协调与配合。
明确大客户经营的角色职责和资源配置政策,实现大客户集团与区域协同,区域办事处按照大客户制定的策略有序地开展工作,从集采入围到份额争取,交付统筹等多方位提升经营能力,改善客户满意度。


2.进行修路:提升销售项目运作能力
将过往依赖个人经验的攻单过程,拆解成可复制的流程模块,建立标准化打法。
例如,形成围绕大客户作战的业务协同全景图,主抓高质量的线索、机会点,提升解决方案实现的质量,制定投标策略与流程,提高合同评审效率,并把成果固化到IT系统中进行适配。
同时,沉淀变革成果,提高学员认知,录制变革课程共计30门。

完成AR、SR的角色认知讨论并达成共识,通过“赋能+考试+大比武+实战”的立体式能力提升计划,提升大客户铁三角组织的作战能力。
针对国内大客户部及四大区域推行,持续夯实变革成果,提升技能。

3.设置红绿灯+斑马线:强化销售项目管理,提升决策与管理效率
重点抓控制点、优化机制、强化销售项目管理、专业能力。
✓
聚焦大客户销售项目与关键控制点进行优化
✓
决策前移,让听得到炮火的人决策
✓
评审决策分离
✓
系统性构建销售项目运作机制,强化重大项目运作及管理
✓
提升铁三角运作及中后台能力等
✓
变革项目总计发文10+篇,通过制度文件,规范业务动作

相关发文制度优化(举例)
变革成果——
经过两年变革,A企业制造业板块业务总额两年翻倍,其中海外业务每年翻倍增长,国内大客户份额持续增长,利润大幅改善。
更关键的是形成机制化能力:建立集团-区域协同作战流程,形成组织能力、提升打单能力,提高了订单的转化率。
启示:攻坚大客户要逐步标准化军团作战,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混乱,平凡人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销售不是单兵作战,而是对节奏、策略、兵力等的战略布局,是一场系统性博弈。
尤其是在贸易摩擦不时发生、全球经济波动加剧的当前,企业必须集中资源服务关键客户,通过构建分层服务体系,打造系统的竞争优势。
企业要从追求短期利益转向长期关系经营,从“全能型销售”的单打独斗,到“以客户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那些仍困在“卖产品、拼价格”思维的企业,正在错失与客户共生共赢的良机。
针对于此,传世智慧经过多年实战项目沉淀,形成了大客户拓展与经营解决方案。围绕大客户的拓展与经营,从业务优化、流程改造、组织升级、能力提升四大方面,全面提升企业大客户作战及经营能力,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点击查看大客户销售系列文章↑
从需求挖掘到深度合作的策略剖析
作为长期深耕企业系统性变革的咨询公司,传世智慧在深度服务行业龙头企业过程中发现,许多企业正面临组织管理的现实困境。这些困境既来自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也源于内部管理模式的深层矛盾。
面对这些挑战,传世智慧集结了拥有世界500强企业15~30年管理经验的实战派专家,基于实战积累系统梳理出了影响企业发展的49个核心指标,围绕研产销供服等14大管理领域构建场景化解决方案库。
#大客户#大客户销售#大客户经营#大客户营销#华为铁三角工作法#销售#销售技巧#客户经理

*文章仅代表专家个人的专业意见表达,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观点与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