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付项目管理,有3件大事:算好账、干好事、管好人

“我们常说,签单只是销售的开始,真正考验企业的是如何通过高质量的交付与服务,持续帮助客户成功。
很多企业花大量的精力去拓新,认可拓新的价值,却忽视了有效经营存量客户的价值,疏忽了基于项目经营目标的项目交付能力构建和执行,导致验收回款周期长、交付成本不可控、客户满意度低等问题。
围绕算好账、干好事、管好人,今天我们来探讨企业如何构建专业的交付项目管理能力、管控项目交付风险、加速验收回款,提升项目盈利能力。”
——尉彦清
图片来源:摄图网、传世智库等
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算好帐:
项目是企业商业成功的“根能力”
“算账”的本质是牵引交付项目团队转变思维,由对执行过程负责,转向对交付结果负责。这个结果既包括进度、质量等,也包括成本、收入、验收开票、客户满意度等。
交付项目负责人真正成为铁三角作战的“FR”,以释放销售团队精力,做厚客户界面,持续做好大客户经营。
另外,项目不仅是执行合同的载体,更是价值创造的源头。
只有围绕项目构建从价值创造、评价到分配的闭环管理,构建一套千军万马的项目机制,企业才能像精密的机器一样运转,让每个环节都产生实际效益。
1.拉通“四算”,支撑项目层面经营管理
首先,要让项目真正成为经营单元,需要拉通“四算”体系——概算、预算、核算、决算。
这就像给项目装上导航系统,提前算清要花多少钱、能赚多少钱(概算),确定能花多少钱(预算),过程中紧盯实际花费(核算),最后算总账看是否达标(决算)。

项目“四算”
但“四算”的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依赖条件的:
基于交付单元(DU)的工时、成本/费用基线的建设:如平均安装1台套设备耗用工时XX人时、采购合作伙伴XX元服务费用等。
项目成本/费用变更授权:如±5%以内授权PM审批,超过±5%授权上一层主管审批。
考核与激励:如成本预算A万,实际执行B万,降本收益A-B万,用于激励项目组奖金(A-B)*X%(X是分配比例系数)。
组织阵型的支撑:除了交付业务成员外,财经的支持也很关键。
2.项目经营支撑公司的区域经营、产品经营、BG/BU经营
这些项目层面的数据,就像拼图碎片,最终能拼出整个企业的经营全景。
从区域经营的角度看:当所有项目数据汇总,区域经营策略不再是“经验决策”,而是精准的“数据决策”。哪些区域利润高、哪些需要调整,数据说了算。
在产品经营的方面:跨项目的横向数据对比往往能暴露出深层问题。比如发现某产品在多个项目中成本超标,企业就要思考是否需要通过优化设计或供应链,降低综合成本。
对于BG/BU这类业务单元:项目数据就是考核业绩的“成绩单”,能清楚看到每个业务单元的贡献度。

建立以项目为单元的经营管理机制
可以说,项目经营就像企业运营的“神经末梢”,既感知着市场最细微的变化,又支撑着战略层面的重大决策。
3.基于项目的作战、考核与激励
以概算为输入,制定项目预算。
以预算为基线,制定项目经营目标。
基于目标,除了在项目绩效方面进行考核外,对于降本部分,项目组享受一定比例的项目奖金激励。
重大项目计入军功,后续的干部任命、职位职级晋升的条件。

基于平衡记分卡(BSC),设计项目组织绩效(参考示例)

干好事:
交付项目管理,需要体系化建设
1.职能部门构建支撑项目作战的流程、组织和能力
一个复杂的交付项目会涉及公司及客户多个部门的协作,可能有客户化方案设计、供货、项目服务及物料的采购、设备的安装调试、客户培训及售后服务、备件保障等......
这些团队不仅仅是安排了一个“人”到了项目组,还要构建支撑这个“人”在本领域作战的能力。
比如供货,会涉及到订单的跟进、出入库的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流程和资源,职能部门要确保一线按计划齐套到货的同时,还要构建突发应急事件的解决机制。

职能部门构建支撑项目作战的能力与资源
2.基于项目进行流程集成能力的建设
很多企业的问题在于将项目割裂成孤立环节。比如部署系统时,技术团队只管安装调试,服务团队后续接手才发现客户需求理解偏差。
标杆公司基于多年国内外项目的实践,创新性地将项目管理作为端到端的价值流,调用周边的服务交付、供应、采购、财经等流程,实现基于项目流程和组织资源的集成管理。

集成项目管理
3.以客户界面里程碑节点为主线,进行项目集成管理
项目主计划与子计划集成关系
对齐三方目标:客户、厂商、第三方。
分层分级:主计划、支撑计划、实施计划。
对齐项目生命周期资源:实施、售后、采购、供应、人力、财经等。

以客户视角,端到端管理项目的所有里程碑点(客户/厂商/第三方)集成考虑计划和人、财、物等所有资源需求。
项目各子计划集成的“六对齐”
以交付单元(DU)作为交付管理基线,建设相关的齐套供货、交付工时、成本、验收、开票等基线数据,以此支撑项目计划及经营的有效开展。

项目计划“六对齐”
项目计划与各责任中心计划的运作关系
项目计划不仅是项目组使用,也是各责任中心计划的基础输入,以确保整个计划的闭环管理。

项目计划支撑责任中心经营计划
基于项目实现人财物的集成

管好人:
构建基于项目作战的流程型组织和运作机制
1.以功能为中心,转向以项目为中心
构建项目经理指挥下的项目作战阵型和运作机制,项目组团队的作战能力直接关乎到公司项目交付质量/效率/成本/满意度等,需要从组织设计、人员配置和职能协同三个层面系统推进。

构建面向客户作战的项目型组织、授权与运作机制
项目经理如何听见“炮火”?
答案在于“三勤”——腿勤跑客户现场、嘴勤及时沟通、手勤及时计划与总结。
交付型项目本身就有足够的复杂性,项目经理作为一线作战团队的管理者,需要亲临前线,尽可能贴近客户,收集、传递、解决客户的需求。

2、以项目为导向,构建职能部门的资源和能力
项目的资源要结合年度业务经营目标,在BP中做好预算,“专人专用、分灶吃饭”,确保项目的资源保障。
资源管理本质上是一场精确的“战略算术”。
从中长期规划到年度预算,从部门分配到个人考核,每一步都需将宏观目标转化为微观数字。
不能等仗都开打了,才发现要武器没武器,要物资也没物资。

构建流程型组织,以流程驱动资源管理活动
3.建立分层分级的PMO组织架构是基础支撑
参照业界先进实践,将PMO职责划分为能力、质量保障和作战三大方面,基于三级PMO组织设计如下:
HQ PMO:聚焦能力职责(项目管理方法、流程工具、组织和个人能力),质量保障侧重于质量体系建设,同时保留少部分作战职责应对战略项目。
区域PMO:聚焦在项目质量保障职责,确保区域每一个项目都是按照规定流程运作,保障项目运作质量,同时在能力方面实现能力的导入,并支撑部分区域重点项目作战。
代表处PMO:聚焦在作战职责,对于代表处的全部项目交付成败结果负责。


在变化中保持稳定
在稳定中推动变化
项目管理业务的升级必须通过持续变革来实现,这种变革需要像软件版本迭代一样分阶段推进,而不是一次性完成。
以华为为例,早在2005年前后海外Turkey项目规模交付时,华为就意识到传统职能型组织架构已无法适应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于是开始推动从“功能中心”向“项目中心”转变的系统性变革。
这场变革的核心逻辑很明确:把项目管理作为公司的最核心基础能力去建设和运营,而支撑它的管理体系则需要像技术产品一样分版本迭代,每个版本解决特定问题并积累经验,最终实现螺旋式上升。
到2015年前后,华为已经完成了目标管理、任务管理、计划管理、项目经营等通用化、标准化、数字化的项目管理通用服务模块,供各领域项目管理系统调用和集成。

优秀的交付项目管理能力是科学体系与组织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前环境下,企业必须打破传统管理思维,用系统性的方法建立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当每个项目单元都成为“激活的作战团队”,企业就拥有了在复杂环境中持续进化的生命力。只有抓住细胞单元的价值创造能力,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长期商业成功。
变革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那些能够将科学体系转化为组织基因,把管理机制变成团队本能的企业,终将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作为长期深耕企业系统性变革的咨询公司,传世智慧在深度服务行业龙头企业过程中发现,许多企业正面临组织管理的现实困境。这些困境既来自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也源于内部管理模式的深层矛盾。 面对这些挑战,传世智慧集结了拥有世界500强企业15~30年管理经验的实战派专家,基于实战积累系统梳理出了影响企业发展的49个核心指标,围绕研产销供服等14大管理领域构建场景化解决方案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