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渠道者,得天下!

“当今时代,产业链、生态链深度耦合,需要上下游企业、生态伙伴的同频共振,才能走得更长远。 面对销售通路端,卓越的产品,更是离不开一支价值观认同、能力互补、意志坚定的渠道铁军来打赢市场。 渠道质量决定市场深度,伙伴能级决定增长高度。” ——刘小勇 图片来源:传世智库、摄图网 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很多企业一提到渠道管理,脑子里想的往往就是两件事:多招代理商,管控好出货价和返点,分配好利润,促使代理商把货铺出去,事情就做完了。 实际上,这种想法过于简单了。 渠道管理,绝非简单的商业交易,而是一套融贯了战略规划、精准拓展、系统培育、科学激励、持续支持与秩序维护的完整业务体系,是一个持续完善和丰富的长期性系统性工程。 本文将以“渠道拓展”这一维度切入,揭示如何将人力资源中经典的“选用育留”管理框架,创新性地应用于渠道伙伴的关键管理动作,从而引领渠道关系从“交易型”到“伙伴型”的转变。
渠道拓展的本质是实现业务持续增长
何为渠道? 渠道是产品从工厂流通到客户手中,所经过的所有通路和节点。 它可以是经销商、零售商,也可以是电商平台或企业自己的门店。 发展渠道,是市场竞争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诉求的必然选择。 当今市场不再是单个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产业链与生态链的融合竞争。 单一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终究有限,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需突破更大的市场和规模,必然要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才能实现更大的商业成功。 渠道拓展服务于市场拓展策略,实现多重目标的达成。 通过渠道,能够覆盖更多的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打开新的市场空间和商业机会,从而实现规模、收入、利润的有效增长。 通过渠道有效拓展,企业将自身能力延伸,扩大自身的销售队伍,从而培育和壮大生态圈。 渠道拓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双赢。 当企业与渠道伙伴建立起共同成长、相互成就的健康生态,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业务共荣。
“谋选用育留”: 找到最合适的伙伴成就长久的事业
在明确了渠道拓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后,接下来,就是“怎么做”的问题。 我们可以借鉴人力资源“选用育留”的方法论,适配到渠道拓展的管理上,进一步演进为“谋选用育留”。 所谓“谋”,是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它要求我们在行动之前,先想清楚渠道的战略定位、蓝图与路径,确保后续每一个“选用育留”的动作,都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它解决的,正是如何找到对的伙伴,并一起走得更远的问题。 通过把渠道伙伴视同员工一样去系统性地管理,实现从短期交易到长期合作的完整闭环。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拆解“谋、选、用、育、留”的每一个核心环节。 1.“谋”:渠道架构,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在渠道拓展的全局规划中,第一步就是搭建一个合适的渠道架构。 这好比盖房子,先要有科学的结构设计,后续的“选用育留”才能稳固展开。 不同的细分市场、客户群体和产品特性,决定了要采用不同的渠道模式,并围绕他们搭建起清晰的架构、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落地路径。
渠道架构参考示例
渠道架构并非一成不变,它必须随着市场拓展策略的变化而持续演进。 以标杆公司为例,其在政企市场的渠道架构就经历了清晰的演进历程:从最初聚焦NA大客户,到深入行业市场,再到拓展地市市场、云服务市场,其渠道架构也随之不断丰富和完善。
2.“选”:按图索骥,寻找“对的人”
选择渠道伙伴,关键在于想清楚三个问题: 定位:他在我的体系中扮演什么角色? 价值:我能为他带来什么?他能为我带来什么? 画像:他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和特质? 是要找能帮你触达TOP客户的行业翘楚,还是找能触达末梢客户,快速铺开货品的分销能手? 行业金银牌合作伙伴标准参考示例 当然,随着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对伙伴选择的标准和要求也随之变化。 选择渠道伙伴,本质上是为企业选择未来发展的“同路人”。 它直接决定了渠道体系能否从初期的交易合作,稳步演进为长期共生的命运共同体。 3.“用”:从“草台班子”到“专业范儿”
选到了人,怎么让他们愿意跟着你长期地干,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我们总结出渠道拓展的七个关键动作——渠道收集、交流互动、参观考察、高层共识、联合拓展、目标审视和复制推广。
当合作深入之后,你会发现: 真正稳固的伙伴关系,光靠利益是不够的,必须实现业务、组织甚至价值观上的深度对齐。 如标杆公司的某些核心渠道商,随着合作的深入会成立专门的事业部,逐渐提升合作战略地位和业务占比,把关系从单纯的“你供货,我卖货”,升级为深度的战略合作。 随着渠道伙伴的数量不断增多,企业就可以绘制出一份清晰的行业/区域/产品渠道地图。 有了地图,企业内部要如何更好地去用好渠道资源? 答案在于定好规则、用好规则。 企业要建立一套规范、公平、公正的渠道管理规则,比如项目报备、区域授权,窜货管理,渠道冲突等。 规则一旦制定,就要严格履行,保障合作伙伴都能被公平公正对待,并愿意长期投入。

4.“育”:选商是起点,养商才是关键
渠道拓展,必须是“选育并重”,从价值观的认同到能力的提升,最后到组织的对齐。
赋能:从知识传递到能力构建 我们不能只对伙伴说“帮我把货卖出去”,而是要教会他们“怎么把货卖得更好”,将公司的产品体系、销售与项目运作、交付与服务等能力,系统地复制给渠道伙伴,全方位提升渠道伙伴的核心能力。 激励:从交易返点到价值牵引 激励政策反映了公司的市场拓展策略和方向,需有效传递和解读,牵引渠道达成,以保障和渠道长期同频共振。 基础返点:是渠道激励最直接的方式,长期关注渠道的“进销存”,保证渠道的健康运营。 专项激励:如新市场,新产品突破激励等,以牵引渠道资源的有效投放 更重要的是,激励不该是单向指令,而应是双向对话。 公司需要定期关注并收集渠道伙伴的诉求与反馈。他们面临什么困难?需要什么支持?哪些政策在实际执行中效果不佳?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恰恰是优化激励体系最宝贵的输入。
支持:从资源输送到全方位支持 市场和项目支持:包括商机授予,项目报备,联合拓展,产品授权和价格支持,授信支持等。 营销活动支持:通过市场发展基金支持,联合营销活动,技术和客户研讨会等活动支持,帮助伙伴提升影响力和获客能力。 能力培训支持:如赋能资源支持和倾斜等。 随着渠道在企业地位越来越高,将获得更多的资源,反向进一步提升渠道伙伴市场影响力,实现长期发展。
4.“留”:留住伙伴的“身”,赢得伙伴的“心”
有“留”,就要有“汰”。 健康的渠道体系,正是在这种动态优化中实现良性循环。 让大家“想到一起去” 最深层次的绑定,不仅仅是利益的绑定,更是愿景和目标的绑定。 当双方都本着共同的目标去做长远规划时,关系就从“我们一起做生意”升级为“我们共同做一份事业”。 这种基于文化认同的深度共识,更能经得起风雨。
让伙伴“长期能赚到钱、未来可期” 利润是合作的基础。 此外,还要看重渠道伙伴的能力成长和发展空间。当他们看到在自己的成长路径清晰可见,与企业的合作能带来更广阔的未来,这种“共同成长”的确定性,才是深度绑定的核心。 让整个生态“有规则、有安全感、有秩序” 企业需要建立并践行一套公平、公正、透明的规则体系。 这套规则既要给予伙伴充分的“安全感”,让他们安心经营;也要对扰乱市场秩序的给予“威慑力”,保证秩序,健康合规;同时建立合理的“竞争与淘汰机制”,让生态系统不断吸引新的优秀伙伴加入,始终保持活力,优胜劣汰,良性循环。 最终,企业要管理的不是一个静态的名单,而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 通过“谋”定架构、“选”对伙伴、“用”好手段、“育”出能力、“留”住人心这五个维度的系统运作,企业能够将渠道伙伴从外部分销力量,真正转化为企业内部能力的延伸,从简单的“买卖关系”,转变成为可以并肩作战、共同成长的“同路人”。 这种转变带来的不仅是销售规模的量变,更是市场竞争力与生态活力的质变。 传世智慧根据多年的实战项目沉淀,形成了高效、稳定且可持续的渠道建设与管理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制胜市场,构建合作共赢生态。欢迎垂询!
*文章仅代表专家个人的专业意见表达,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观点与立场。


